胸椎综合征胸椎综合征,是胸段脊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因损伤、退行性变而导致胸段脊髓、神经根及交感神经(椎间孔内的节前纤维或椎前交感链)的继发性损害,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发病胸椎不同,受累的组织不同,其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以往人们认为胸椎受胸廓的保护,而不易受到损害;有人从X线脊髓造影中观察到不少胸椎间盘突出者,却很少有临床症状,指出这与胸椎屈伸活动度小有关;还有人指出胸廓活动度小对胸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认为胸椎间盘很少发生劳损。但实际上,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螺旋CT、三维成像和MRI在诊断上的应用,胸椎间盘损害并发胸椎关节错位,导致的胸椎综合征与胸椎病因有关的疾病(下篇第13~20章)也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背痛的病因十分复杂,胸椎综合征患者70%以上有背痛(颈背或腰背痛)的症状。英国的Benn及Wood报道,—年间,英国因背痛而损失万以上劳动日。我们在12具尸体解剖中观察到,颈或腰段脊椎有骨质增生的,其胸段脊椎亦有明显的骨质增生改变。我院骨科、内科及康复理疗科的接诊患者中,颈椎综合征和腰椎综合征较重的患者,多并发胸椎综合征。胸椎综合征之所以尚未引起多数医学者的重视和承认,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颈背痛或腰背痛,经按颈或腰椎病的治疗,背部同时获得治疗,亦可使胸椎综合征同时缓解,一般人认为,这种易于缓解的临床症状,归属于颈椎病或腰椎病症,而忽视了胸椎综合征。且多数医者认为,这类疾病不致造成对生命的危害,故只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而不予以重视,以致成为胸脊段及其周围软组织慢性损害及退行性变加速发展的条件。人们一生中以双手劳动,背扛肩挑,低头弯腰的工作多,活动频繁,劳累过度后,极易引起肩胛区及颈胸腰背联结部的软组织发生劳损而不适,只要稍作数日的休息或治疗,症状可自行缓解,故一般患者本人亦不重视此类伤痛。在青少年时的运动致伤或意外伤,也是造成背部椎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原因,这些经常发生的损伤,经过短时间的治疗,症状消除即算治愈。一般医师不重视其将给胸段脊椎造成力学失衡的严重后果,故极少指导患者加强脊柱力学平衡的康复锻炼,致使许多人胸椎过早地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相应节段交感神经支配的内脏功能受损害,过早地丧失劳动力。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常规的胸椎X线平片检查,还存在一些困难,其与胸腔脏器、肩胛、肋骨等显影重叠多,使胸椎综合征的关节错位诊断,缺乏足以引人重视的客观指标,是目前的最大障碍,即使最新技术如CT及MRI显像等都尚未能满足此项要求,这是一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

胸椎有12个,每个椎间有6个小关节,即后关节、肋小头关节(或称脊肋关节)和肋横突关节各1对,椎体间还有椎间盘,故整段胸椎有大小关节84个之多。由于胸椎各关节活动度较小,都属微动关节,而背阔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和骶棘肌等,支持上肢强力活动,都附加于胸椎上,故上肢活动及腰背负重,使胸椎承受的剪性应力较强当外伤、突然的扭转、突发的俯仰闪挫或劳动姿势不良、

用力过猛,当旋转力、伸展力或压力超过椎间软组织的弹性限度时,当两组肌肉意外情况引起不协调的猛烈收缩时,极易使这些只适宜于微动的小关节发生劳损而逐渐造成活动范围失控导致关节错位、半脱位或滑膜嵌顿,成为胸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胸廓由胸段脊柱、胸骨与12对肋骨组成,上7对肋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8~10肋逐个与上一肋连接形成滑膜关节,第11、第12肋游离。胸骨柄与锁骨构成胸锁关节胸部的挫伤(撞击、扭挫伤)除直接损伤前胸部外,暴力亦可通过肋骨传至胸椎而损害椎小关节,临床上常见的胸部外伤后遗症多属此类损害,这类反复发作的慢性胸痛,按三步定位诊断法确诊者,治脊疗法可有特效。胸椎的连接与颈椎相同,但其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棘上韧带均比颈段薄弱,肋小头关节由放射韧带连接于上下椎体及椎间盘上,使关节稳固性加强。当此组韧带损伤后,间关节即失稳。

胸背部有丰厚而强大的肌群,担负着上肢活动及伸展脊柱的作用。据我们临床观察,成年人的背肌劳损发病率较高。斜方肌、背阔肌等浅层肌肉均较强大,除外伤一般劳损较少,中层肌肉如菱形肌、夹肌、半棘肌及深层的多裂肌、骶棘肌(尤以中间柱的最长肌)较为薄弱,易受劳损,中深层肌肉均附着于胸椎棘突或横突上,损伤后的肌肉附着处若创伤修复差,将形成硬结或成为纤维性变,肌力因而减弱致使胸段脊椎受自身肌力的失衡而活动变形,久之必然导致胸椎出现代偿性的侧凸或各型关节错位,成为胸椎的肌性失稳。胸椎椎间盘较薄,且髓核多在中央,其生理上活动度较小,故胸椎椎间盘突出比颈、腰椎少见(严重外伤亦可发生)。当老年性脊椎退行性变时,胸椎椎间盘亦发生退变,导致周围韧带相对松弛而造成失稳,尤在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加剧退行性变,故45~55岁的女性,60~70岁的男性,此期间常出现胸背痛及胸闷、气短、心悸及胃肠功能素乱等症状者,此期间,检查内脏,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如能及早采用治脊疗法,减缓各内脏由功能紊乱向器质性损害的发展,达到抗衰老的作用,是有良好效果的。胸椎的外伤与异常活动,都会导致或加重椎间盘及其附件的损害,出现或加剧椎体及关节的骨质增生。从生理学观点看,骨质增生是局部损伤的一种代偿性改变,能分担椎体的部分应力,但骨质增生在椎间活动中(尤其异常活动)则将刺激或压迫椎间孔内组织及椎周的软组织,成为继发性损害的起源,此种病因引起的腰背痛在老年患者中是较常见疾病,多诊断为“肥大性脊椎炎”。

总而言之,无论是由于胸椎失稳,在诱因作用下发生椎关节错位,使椎间孔横径狭窄,造成压迫或刺激,或因骨质增生的直接压迫,损害了神经根(前根中含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脊髓(胸髓侧角为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或因椎关节错位引起椎周软组织紧张而牵拉、扭转、推移而引起椎旁交感神经链(节)受到刺激;或由于损害导致椎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神经根炎症过程,均为胸椎综合征的病因。

二、三步定位诊断

(一)临床表现神经(症状)定位诊断:1、疼痛:背痛、胸痛、肝脾区痛、腹痛、上肢(尺神经区)麻木疼痛、肋间神经痛。根据疼痛部位归属的肋间神经,明确发病胸椎,例如,腹痛在脐部,属第10胸椎。2、感觉异常:肩背部麻木感、冷厥感、泰智详`郑冲3.运动障碍:双下肢无力、背肌不自主跳动。4、活动受限:胸推活动范围变小,颈肩部活动受限。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或无汗(局部、半身或全身)、胸闷、心悸、头晕、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内脏疾病的神经定位诊断,请参阅有关各章节。

6、脊髓受累时,出现下肢截瘫、单瘫、感觉减退或感觉分离。(二)触诊定位诊断1、棘突触诊。椎间盘和小关节损害发生错位时出现棘突偏歪移位,并椎旁压痛,无压痛者,应考虑为先天性棘突变异。错位型式:“前后滑脱式错位”,棘突前凹或后凸;“左右旋转式错位”,上下两个棘突偏歪方向相反;“弯侧摆式错位”,棘突单个或系列向左或向右侧偏移;“倾位仰位式错位”,邻近棘突间出现变宽或变窄现象,上宽下窄者为仰位,上窄下宽者为倾位;“混合式错位”,兼有上述两种以上错位表现。2、椎旁压痛及软组织紧张(肌硬结)。触诊患椎旁一侧或双侧有压痛,这是胸椎综合征的重要体征,急性发作时,压痛明显,慢性患者压痛较轻(按压时轻度酸胀感)。棘突间两侧的短肌(多裂肌或棘肌)或背部肌肉(最长肌、菱形肌、背阔肌)紧张,形成索状硬结(痉挛),拨动时有痛感或舒适感。3、背部软组织劳损点。患椎有关的软组织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期除外)是胸椎综合征的发病病理基础,多有棘上韧带剥离,触诊时于棘突间有摩擦音或筋结滚动感,若韧带萎缩则为空虚感;与患椎连接的肌肉附着点(例如,菱形肌的肩胛内缘及最长肌起止点处)有摩擦音者为软组织退变,有硬结者多为机化或肌腱挛缩。4、脊髓损害者可出现损害平面的感觉运动障碍(详见中篇)。5、交感神经受损者,应先由有关专科排除该脏器的其他疾病,原因不明者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者,可按交感神经节段的胸椎检查,符合胸椎综合征损害节段的,考虑其脏器功能障碍是属胸椎综合征引起的。例如,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者,内科检查,只有心电图改变,而心脏尚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患者T2-5胸推关节有错位表现者,应确定为胸椎综合征引起的心脏神经功能紊乱,可选用治脊疗法。(三)线片检查首先排除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等病变(详见中篇)。胸椎综合征,除按常规观察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体骨质增生外,其关节功能紊乱者,正位片观察患椎错位,主要从棘突、关节突、肋小头关节的排列是否异常,有无偏歪、左右上下对称;椎体有无倾、仰表现(观察椎体上下缘有无特殊增宽变窄的“双边”征)。侧位片可观察椎间孔、各小关节排列。但由于肩胛骨及胸内脏的重叠而影响观察,且目前尚缺乏胸椎关节的诊断标准。必要时应用断层摄影、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四)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胸椎综合征实验室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表现。

三、病因分型

(一)骨关节损变型:多发于老年患者,具有胸椎综合征症状,病情缓慢发展,时轻时重,常于久坐久卧时加重,起床活动后渐好转,但疲劳时又发作或加重,休息后又可改善或消除症状。触诊患椎棘突无明显偏歪,椎旁有压痛,叩击有酸痛又有舒适感。X线片表现椎间盘变性及椎体骨质增生,无关节错位征。传统称为肥大性脊椎炎。(二)关节功能紊乱型:好发于青壮年患者,具有胸椎综合征症状,病情多因外伤突然发作,或因过劳、姿势不良、受凉等诱因而时愈时发;触诊患椎棘突有偏歪或侧凸、驼背或直背等变形,椎旁明显压痛,胸椎活动受限,或活动时在某一方向可诱发症状;X线片示无椎间盘变性和骨质增生,或有改变但与神经定位诊断不在同一节段上。本型患者是急性背痛和慢性背痛的常见病因。单一关节错位引发肋间神经痛者,称“岔气”,实为肋间神经痛。

(三)软组织损变型:好发于有严重软组织损伤者,背部的中、深层肌或筋膜因外伤或肌纤维炎形成坚实的块状硬结,亦可引起局部神经、血管的压迫或刺激,出现胸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触诊,除软组织硬结局部有压痛,且可诱发症状外,棘突无偏歪,椎旁无压痛,X线片示胸椎正常或骨质增生部位与神经定位诊断不相符,此型患者以往归类于背部软组织劳损、胸部外伤后遗症或肌筋膜炎等疾病,不属胸椎综合范围。我们观察本型患者虽少,但常由此起脊柱力学失衡而发展至关节功能紊乱型或混合型。如能早期按胸椎综合征诊治,既可及早解除患者疾苦,亦可防止发展为重症的胸椎综合征。(四)混合型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多为突然发作,或以往有轻微不适而突然加重。骨关节损变型并发关节功能紊乱型者多,3型混合者较少,但往往病情较重。

四、治疗

胸椎综合征的治疗,有手术疗法和非手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正骨推拿、药物疗法、物理疗法。我们认为手术疗法只用于重定胸段脊髓损害的骨关节损变型或混合型患者,对软组织损变型及关节功能紊乱型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亦可应用手术疗法,如软組织松解术或椎板切除减压、脊椎融合等我研究所采用治脊疗法为95%以上的胸椎综合征患者解除了痛苦,并创用了对脊椎病因导致的内脏疾病的治脊疗法,收效良好,方法简便易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治脊疗法方案(1)骨关节损变型:以牵引法为首选。治脊床或牵引床均可,无牵引床时,用手法牵引—一拔伸法。有骨质疏松者,用医疗体育中的单杠或双杠悬吊法,配练床上腰背保健功或练习郭林新气功中的慢步行功法等为宜。(2)关节功能素乱型:以正骨推拿为首选。正骨推拿必须按错位类型,选用正骨手法(详见中篇第11章第三节),有骨质疏松者,不宜用正骨手法时,最好用治脊床(图11-3)治疗,有效而较安全,亦可用医疗娇形体操,作为自我复位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中的动功等)(3)软组织损变型:根据硬结的性质选用,如外伤后形成的软组织硬变,微型外科、针刀松解有显著疗效,或用水针疗法(30%胎盘组织液2~4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后分2~3点注射)配以推拿松解法有效,亦可选用音频电疗、电针疗法或超声波疗法等。

(4)混合型:多首选正骨推拿法和牵引疗法联合应用,或用治脊床治疗,均有特效。

胸椎正骨5法:

1.单向冲压法:用于胸椎后凸滑脱式错位或侧弯侧摆式错位。(坐位加牵引力膝顶法)2.双向分压法:用于胸椎向前滑脱式错位或倾位仰位式错位。

3.旋转分压法:用于胸椎左右旋转式错位。

4.肋骨掌平推法和按压法:纠正肋骨隆凸变形,肋横突关节、肋椎关节的复位。

5.定向捶正法:较冲压法安全、柔和,用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儿童。(捶棘突与捶横突交替进行,效果更佳。——实为两种方法)

五、预防

除上篇有关脊椎综合征的预防方法外,胸段脊椎慢性劳损与日常生活姿势关系特别密切,必须强调如下几点(一)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日常以坐为主的工作姿势,应注意坐姿保持胸椎的正直(生理性背弓自然),尽可能避免一侧肩部高,一侧肩部低,或侧凸和扭转的不良姿势,如无条件避免时,业余应加强平衡运动锻炼。在骑车时(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驾驶)姿势亦很重要,由于行车的颠簸,常见向后高耸,久之易损伤上段胸椎而发生前后滑脱式错位。作特殊姿势的重体力劳动人员,如矿工、车工、搬运工、司机及放射科技术员等人群易发生消化性溃疡或胃肠功能紊乱,我们观察劳损好发在T者最多,多因背阔肌的强力收缩而劳损和胸椎侧屈性劳动,造成椎关节错位,而损害第5~10胸交感神经有关。我们认为这类劳损的预防,主要是加强脊柱的平衡性保健功的锻炼。(二)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睡眠姿势对胸椎保健也十分重要,双肩及双髋是人体横径最大的部位,故仰卧时胸椎保持正直姿势,侧卧时出现侧屈,有人喜侧卧且偏右睡为主(或偏左卧为主),均易使胸椎某几节发生劳损,而形成侧凸侧摆式错位(习惯性错位);喜半仰卧或半俯卧的人,其胸椎易发生左右旋转式错位。治疗时如不纠正此不良睡姿习惯,胸椎失稳就难以彻底治愈。(三)体育运动的注意事项球类运动,是一种锻炼身体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但球类运动多以单臂运动为主(足球例外),作者观察过网球和篮球运动员,劳损发生在菱形肌及上胸椎者多,其中用右臂者胸椎向右偏歪,而用左臂者上胸椎出现左侧凸,更说明剧烈的挥臂运动,对上胸椎发生劳损及错位是有直接关系的。故作者对胸椎综合征患者的全身性锻炼,主张青壮年人以跑步、游泳为主,老年人以太极拳、郭林新气功或站桩功、快速步行为宜。对职业运动员,主要强调运动前认真作好准备运动,运动后应做好放松运动并注意选几个平衡姿势锻炼,对胸椎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这对延长职业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会有帮助的。

六、典型案例

例1:黄某,男,39岁,肝区疼痛3年余,门诊、住院检查均未明确诊断,中西药物治疗无明确疗效。按脊椎病因诊断,确诊为T7-8椎关节错位,询问外伤史时,始忆起3年前搬家扛大柜上楼后,晚上背痛发作,经针灸、热疗后止痛。此后,工作劳累时,常有腰背酸胀感,自己做腰背活动即能缓解。X线胸椎正位片示T棘突右旋,侧位片T8椎体前沿轻度骨质增生。按T8仰位、T右旋错位做正骨推拿(摇腿揉背法、牵抖冲压法、定向捶正法为主),超短波患椎及痛区(右下胸部)对置法,温热量,20min/次,1次治脊,疼痛减轻,3次治愈,巩固治疗至10次。嘱其以简化太极拳和游泳自行锻炼,未再复发。例2:方某,男,24岁,校队篮球队员。患左侧第3、第4肋软骨炎,来科门诊做红光照射,局部治疗5次,疼痛减轻,但胸闷和深呼吸时胸痛无好转,按胸椎综合征作三步定位诊断,确诊为T34侧摆式错位,采用治脊疗法,选用悬吊(肋木架悬吊)定点捶正法和仰卧、俯卧肋骨平推法。红光加照患椎部15min/次,1次改善,3次胸痛消除,加水针治疗患椎旁劳损点,原有肋软骨炎的肿痛明显平复,压痛消除。

摘自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lif.com/xlxx/9540.html